行走晋中(一)
Day 1 阴转晴
行程:北京-太原:夜游汾河
方式:动车
太原, 华夏大地上的一座千年古城,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有道是“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不止一次在电视上,历史小说里读到这个有故事的城,最近刚好有个朋友被派到了驻山西的分公司,我们便趁着这个周末奔赴到了山西,好好感受了一番久仰了的晋中文化。
如今的太原,不仅是北方的工业重镇,更是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不过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结构性污染的弊端,其实有时候想想,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巨额利益而牺牲掉不可再生的环境,不知道究竟是值还是不值。不过我们这次到太原,可能由于正好是夏末秋初,所以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扬尘污染,反倒是白云万里,一片蓝天。
D2013次北京西到太原,据说这次列车很少晚点,让我们赶上了,晚点了将近一个小时,候车大厅里挤满了旅客,此时室外的温度不到二十度,但候车大厅里却接近二十七八度,又闷又热。
这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但我们这次到的比较晚,所以无缘看到白天的汾河,只能欣赏到夜景,夜晚的汾河华灯初上,园内波光粼粼,别有一番景致。
我们到的时候好象不到十点,公园看门的大爷说马上就要关门,让我们逛逛就赶紧出来, 果然,刚拍了一会,所有灯齐刷刷的一下都熄灭了,看来太原很是注重节约用电。听朋友说,这里的饭馆什么的也是关门比较早,没有那么多嘈杂的夜生活,生活节奏比北京慢很多,嗯~不错~有点喜欢上这个安逸的小城了。
Day 2 晴
行程:平遥古城 王家大院
方式:自驾
今天要去两个地方,平遥古城和王家大院。一大早,我们便出发奔赴平遥,从太原市区到平遥,开车的话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全程高速,路况很好,两旁的风景也不错。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
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城墙上的门楼称为城楼,是“古城”的标志,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平遥的城楼,明代已有,清康熙年间重修。南、北二门的城楼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东西四门的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
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由于古城南高北低,四方开门。鸟瞰平遥古城,就好像是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像龟的四足,故民间又有“龟城”之说。“龟城”源于古人对“四灵”的崇拜,“龟城”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
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这里有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历经百年沧桑,业绩辉煌,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它的兴衰就好像是一部大清朝的兴衰史。
我们这一路蹭了不少别人的导游,非常长知识。我觉得喜欢自由行的同学,到了这种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蹭别人的导游讲解是一种非常好的取长补短的游览方式,哈哈。
听导游讲日升昌经历了一百年的历史,1910年以后近代银行业兴起,由于银行的经营方式比票号先进,特别是大银行都是以外国资本为后盾,中国土生土长的票号斗不过外国的洋币外钞,很快就衰落了。更由于山西票号与清政府的经济相互依存,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更加速了票号的衰落,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日升昌,这座古老的票号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也早已不见了昔日的的辉煌,但仍日复一日的迎接着八方的来客,人们在这里驻足,聆听着百年时光的悠然诉说。。。
出了日升昌,又回到了熙熙攘攘的古街,一路走便到了政府街,清代称衙门街,也就是平遥古县衙的所在。县衙规模宏阔,形制独特,县衙大门坐北朝南,面宽三间,进深两间。中间是走道,前檐东侧放置有一面喊冤鼓以备百姓击鼓鸣冤。大堂是整个县衙中最主要的建筑物,矗立在高于地面半米多的台基地上,这里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整座县衙透着一股正气祥和,却又不失威严。
接下来要去的是古城里最有学问的地方--超山书院。坐落在平遥文庙的明伦堂和尊经阁之间,有左右两个小院,名日“超山书院”,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平遥县在明代嘉靖年以前还没有书院,只有设在文庙的县学,又称之为“庙学”。
在清代,晋商的繁荣以平遥一带为核心,因而多年来的“学而优则仕”,在这里变成“学而优则商”。在这里的人看来,读书做官远不如读书经商来的实惠。清代平遥知县年俸银45两,教谕、训导40两,而商号店员除吃穿在铺号外,年薪一般为30两,有文化者如能较快地顶“人力股”,收入更丰,故而平遥有句口头语:“八秀才住票号,改斜归正。”这里的商贾乐于助学,学生热衷经商,使平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也是清代时期平遥超山书院的儒学教育特色。
由于这次时间比较紧,我们来不及逛完古城里的所有院落,就要匆匆赶往王家大院。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在古城里住一晚,感受一下夜幕下的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