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驾共享将转向自驾 曹操专车开始盈亏平衡
代表整车厂探索未来出行模式的曹操专车,经过17个月的运营,在一些城市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
9月23日,吉利集团副总裁、曹操专车董事长刘金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曹操专车目前日均接单量已达10万单,虽然由吉利汽车重资产投入的曹操专车扩张速度并非很快,但在短短17个月时间,已经在一些城市实现盈亏平衡并进入盈利期。
“曹操专车是吉利汽车对未来出行模式的探索。”刘金良认为,作为整车厂背景投入的共享模式,不仅为了让更多的客户体验到吉利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在运用过程中,也更多了解到客户对共享出行产品的需求,这也将促使整车厂提供更加符合共享出行的产品。
不过,作为共享汽车,其价值在于让更多的客户能够随时使用,而曹操专车采用的“接驾”网约车模式,从驾驶员的培训到车辆的准入来看,都决定其发展速度受到局限。共享出行规模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到客户的体验,这对于重资产投入的曹操专车,同时也提出了考验。
共享车“试验田”
“可以说曹操专车的运营情况,比我们最初预期好得多。”吉利集团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在吉利集团的计划中,曹操专车只是集团新能源汽车和未来出行模式探索的“试验田”。
“整车厂运营网约车的优势:第一在于产品,因为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相对成本会更低一些;第二,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最大的问题是消费者不了解,而通过运营,消费者也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新能源产品,有机会切身试乘,体验到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这对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是非常有利的;第三,在运营过程中,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将可以直接反馈到整车厂,在产品上进行提升。”刘金良表示。
用于共享出行的产品,与私家车对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私家车副驾驶很少坐人,有些配置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了副驾驶的电动座椅,但是,网约车对副驾驶电动座椅的需求是必须的配置;再如,大部分的私家车,驾驶员不可以调节副驾驶座位,但是,作为一辆共享使用的网约车,驾驶员如果可以调节副驾驶座位,将可以直接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应该说整车厂通过自己投入运营,推广了产品,了解了需求又反馈到产品上。”刘金良表示。
接驾和自驾各有利弊
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亿,千人保有量不足美国的一半,但每年有2000多万辆的销量,已经让道路负荷量太重,这也是未来共享汽车被看好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各家车企都在探索共享汽车的模式,如环球车享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下称:环球车享)采用的自驾分时租赁,曹操和首汽等采用的接驾模式。一些共享平台,则采用社会公共资源进行的共享。
共享出行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社会资源。“送到机场,回程还能捎人回来,节省了空车返回费、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燃油,都被得到了分摊。”刘金良说。
以环球车享为例,从上海两个机场出发,分时租赁去郊区的费用只有打车费用的五分之一,而去市区的费用,只有打车的三分之一。
至于是采用有人接驾的网约车还是自驾的共享,刘金良认为各有利弊。而对于吉利而言,采用接驾的网约车模式,主要原因是目前自驾模式的分时租赁还不成熟,需要太多的社会共享资源。
自驾的分时共享首先要解决的是停车位问题,分时租赁适合大城市,而大城市的停车位无论从成本还是规模来看,都很难满足分时租赁网点的扩张需求,如环球车享从开始计划建上海的机场网点到最后建成,前前后后经历了大半年。
此外,目前共享汽车消费者的层次也参差不齐,自驾的分时租赁,在维护上的成本非常高;第三,接驾可以打造自己的团队,控制服务流程,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
多条腿探索共享模式
“其实条件成熟了,我们进入到自驾的分时租赁并非难事。”刘金良认为,只是目前无论从新能源的配套设施还是从消费者的成熟度上,条件都还不够成熟。
在共享出行上,目前大家都还在探索阶段。如去年6月,上汽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e享天开与上海国际汽车城旗下的电动车租赁公司EVCARD整合,双方合资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的环球车享,就是上汽集团在共享出行业务上,弱化整车厂背景的范例。
上汽集团弱化整车厂背景是为了更快推动分时租赁形成规模,并且扩大分时租赁车辆的采购范围,不再局限于上汽集团产品。据统计,截至目前,环球车享已经进入全国31个城市,网点5200个,注册会员数量已经超过100万。
曹操专车则更加谨慎一点。运营17个月以来,目前进入了14个城市。车辆要获得运营许可,网约车司机要培训,这些都是接驾专车免不了的程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曹操专车的扩张速度。不过,刘金良则认为,目前并不想让曹操专车扩张太快,甚至没有专门去宣传推广。“我们要做的是加大每一个城市的覆盖率,提高接单率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刘金良说。
对于未来,刘金良表示并不担心规模,只要条件成熟了,共享出行可以有很多种组合。比如,沃尔沃在欧洲,分时租赁就已经实现盈利,但沃尔沃用的是燃油车,从现阶段看,小排量燃油车作为分时租赁更加符合现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