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改革 多数自主品牌车企称影响小

信息时报 周建雄 | 2013-12-05 10:19
分享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规定“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今后只有省部级以上的官员才有专车。对此,有人提出疑问,今年年初两会期间修改后的公务车采购标准拟定,其中包括“自主品牌采购比例不低于50%”,那么一些依靠政府采购而生存的自主品牌汽车未来是否会受到重大冲击?就此问题,信息时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数家自主品牌汽车厂商。
  多数自主车企表示影响微乎其微
  据悉,近几年来,进口车价格不断下探,合资品牌被逼“放价”,曾一度以价格为优势的自主品牌生存空间受到严峻的挑战。经过市场激烈竞争的催化,自主品牌已经走出了第一批强者,如华晨、长城、吉利、比亚迪、奇瑞、广州汽车和上海汽车等品牌。业内人士分析,上述自主车企用时间和实际行动证明,自主品牌并非依靠政府“输液”才能活到今天,因此,此次政策波动或许对自主品牌有一些影响,但实际影响其实微不足道。
  比亚迪汽车公关科相关负责人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汽车原先在公务车采购市场的比例不大,只是整体销量的一小部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甚至减少公务车采购等一系列的动作,对比亚迪汽车的影响并不大。上海汽车和奇瑞汽车也持相同的意见:“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华东地区某自主品牌汽车相关负责人更直白地表示,自主品牌汽车占公务车的比例并不多,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依赖“扶持”者将受威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自主品牌车企的负责人透露,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该品牌影响不大,但现时公务车涉及地方保护问题。部分地方的出租车和公务车都是由当地所拥有的自主品牌车企所“垄断”,公务用车制度的改革对于这种“不思进取”的自主品牌或许会有影响。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朱华荣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5年之内,自主品牌汽车可能会重新洗牌”。朱华荣解释说,因为中国有些自主品牌不是靠正常的经营来维持生存,而是靠中国特殊的环境,利用资本运作,或是土地、或是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撑着。一旦政策有变,企业自身没有造血能力,这些自主品牌很快就完了。目前,有的自主品牌连基地都没有,卖得越多,风险越大。
  一家以南方作为基地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负责人却有另一番“高见”:首先,自主品牌分为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民营自主品牌不能“拼爹”,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竞争残酷的市场上摸爬滚打,因此,这些自主品牌的抗压能力不可小觑。反观一些大型国营自主品牌,长期依仗国家财政扶持,缺乏自适应能力。所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受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民营自主品牌,而是一些大型的国营自主品牌。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