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刚:日系品牌回归需要过程

新浪汽车 | 2013-11-25 10:54
分享到:
  丛刚:刚才抛出来的两个问题,我也是非常关心,而且也经常看一些东西写一些东西研究。日系价值被低估,或者日系这样一些习惯和优势,中国消费者为什么接受不了。这肯定是一个矛盾点。首先可能就是来自中国的消费者的用车习惯。日系也好,德系也好,还是美系也好,我觉得它到今天这样一个成绩,它走出国门,它先技术特点是被本国的消费者培养出来的,被本国挑剔苛刻培养出来,它形成它的技术特征,它走出国门,他们到中国来,他不断把他的技术特征给中国消费者灌输,让他去接受。这是有矛盾的,遗憾的我们自主品牌往上走,还没有完全地对中国的消费习惯形成自己的特征,所以这是矛盾的地方。
  回到现实中来,为什么大家接受不了日系的这样一个品牌的价值呢?我个人认为可能在04年、05年雅阁真的是很风靡的时候,那个时候对日系的认同度,这种技术的认同度非常高,包括4S店的导入。那个时候是跟你前一个时期,这跟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度、认真度都是相关的。后来到07、08、09这段时间,这个确实是步伐慢起来了。在这个阶段大众提出来是什么,它的第一个市场方针是技术领先,我们去德系的一家企业,它的十六字方针,就是技术领先,市场放在最后一个。它用这样的一个阶段,在技术、品牌不断的宣讲,中国大多数的消费者接受了它,认同了它,所有的东西我觉得都是相对的。
  我们比如说广本的锋范,它是针对泰国市场开发的,它并不是针对中国。它导过来的,然后再放到中国生产。今天我们知道本田在加速,针对中国市场调整。我觉得这个不是说你加速了,产品拿来了,我认为我新的车,新的什么就值这些钱,消费者你就要认同我。我觉得这还需要一个过程,让消费者慢慢地去接受你。
  说实话,雅阁公布价格的时候,我自己看到了我也觉得高。我是一个媒体,同时我也是个车主,我当时第一感觉就是高,确实是高,有挑战。我觉得你虽然说10月份销量回归了,但在品牌力方面,或者市场份额方面这个回归还是需要一个时间段。今天梅总也在,调查显示日系唯一一个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得分一项就是燃油效率,在其他方面得分并不是很高。调查可能是有偏差,但也是消费者真实的一个反馈。
  再一个,说到安全性这方面,我觉得可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一个东西。日系车有自己的这种技术特点,在新的市场阶段去销售、推广,可能要营造自己另外的一个鲜明的购买元素。让消费者去接受你的购买元素,这个不一定要去跟德系车硬碰硬去对撞。因为我们也会接到来自于朋友的询问,我到底是买日系或者德系,我们也不会明确地推荐他。我说你要的是什么,他各自的特征是非常鲜明的。这个大家我觉得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的。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样的。
  程远:丛刚刚才讲到一点,实际上他是说到日系,也就是说它在国内狭小市场上受到一种苛刻的消费者这种压力,把品质做好了。但是他又坚守这个把这个带到中国来,实际上这是一个双刃剑。在最初进入中国或者进入世界时候,因为它在国内受到很好的压迫、锻炼,它把品质做好,它自己提升了。所以它就是出去以后能够被外面市场接受。但是呢,它又满足于这个。他就认为这个就很了不起,他又不去变,是不是这样,丛刚?
  丛刚:我觉得这是矛盾的地方。
  程远:这是双刃剑,像对日系产品来说,大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看法,这个看法也是很难改变,省油,方便、好用,包括高档豪华的车子,同样价格的车,日系车比德系车豪华,配置也比较高。但是另外的性能方面认为你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怎么把它化不利为利,这个可能还需要做工作。日系车没有变过,始终坚持它的节油、方便这些性能。像在现在这个社会,像德国的三个高端品牌,奥迪就定位科技,开始我听着他科技领先,觉得有点远,普通消费者谁管你科技不科技。结果现在奥迪能够和宝马、奔驰相提并论。所以日系车怎么在自己定位上做一些修正,是不是一定要坚持省油、方便、小巧。我看时间可能有点紧张,不能让大家充分发挥,咱们按照惯例每个人用简单一句话把你们的观点总结一下。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