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十条”倒逼汽车产业升级

汽车商报 高飞昌 | 2013-09-29 10:39
分享到:
  工业污染、生活废气、汽车尾气、可吸入颗粒物、雾霾天气……和人们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在因机动车尾气排放而备受关注的汽车行业,车油不匹配、能源转绿难、新能源汽车发展缓慢、低速汽车升级难、黄标车淘汰难等难题也成为切实的问题。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国十条“),首次明确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的治理目标,其中涉及汽车产业的规定有机动车燃油升级、机动车总量控制、老旧机动车淘汰、新能源车推广等方面。
  此外,大气“国十条”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高度重视。然而,汽车业内人士如何看待这一政策?这一政策又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哪些影响?
  北京娱乐信报汽车版主编 孟京涛
  老旧机动车淘汰需要大力度政策刺激
  对于老旧机动车的淘汰,今年国家出台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中提到,私家车没有使用年限限制,对行驶里程超过60万公里的车辆国家会引导报废。这一方面是国家对私人财产使用权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对国家推动老旧车淘汰提出了挑战。这种状况下,就需要国家给出更有力度的鼓励补贴政策,激发消费者淘汰老旧车的欲望。现在全国有1500多万辆老旧车辆,这其实对汽车企业也是个机会,目前除了新车销售,旧车置换销售也成为提升车辆销售的一个办法。因此,淘汰老旧车辆需要多管齐下,让拥有老旧车辆的人切实感受到换车的好处。
  北京晨报汽车版主编 周光军
  “汽车污染”是误读 排放技术升级不是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汽车污染”,这其实是个误读,实际上污染源头在于石油而不是汽车。国家下决心改善油品对汽车企业来说是个技术升级的机会,这也是刻不容缓的。
  但汽车本身的排放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合资公司能做到,自主品牌也能做到,而且在经历了北京、上海新的排放标准升级后,多数汽车企业已经在做相关的技术储备。再者,“国十条”中规定到2017年年底全国实现机动车使用国五汽柴油,这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调整空间。
  中国青年报汽车版主编 武卫强
  清洁能源获取是发展新能源车的前提
  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其核心在于电动车所使用的电能是否真的清洁。目前国内所使用的电能80%来自火力发电,火力发电过程中同样存在着污染问题,用如此获取的电能去驱动电动车只不过是将污染集中释放到了发电厂而已,污染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此,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能够发展的前提在清洁能源的获取上。
  而新能源的获取,需要国家集中力量攻破核心技术,如发展核电技术,或者像德国一样进行“全民造电”。在解决了电能问题之后,电池技术的攻克、充电设施的配套等也必须重视。目前国内各电池企业、整车企业各自为战,缺乏国家集中的支持,不利于产业的真正升级。
  中国经营报汽车版主编 周树远
  不赞成汽车总量控制
  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性行业,虽然尾气排放对空气污染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次的“国十条”政策并不是冲着汽车行业来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汽车行业的升级改变。
  但是关于机动车总辆控制,我不持赞成态度。因为汽车总量的多与少是个相对的说法,是不是堵车了就说明车太多,不堵车就说明车少?国内在讲城市规划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国外也在讲,但是就效果来看,国内的规划难说有效。
  打个比方,我上个月刚从美国洛杉矶回来,那里整个城市中心的面积也就相当于北京一个区,但是却有1600多万辆车,开车出行也不见得多拥堵。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的机动车道是单向四车道,其中一道是专供乘坐三人以上的车辆行驶的,如果少于三人的车辆上道会受罚。可见,那里的城市管理者是通过改变人们车辆使用习惯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的,而不是简单地限制购买车辆。相比之下,北京还不到600万辆,却以堵车闻名。问题显而易见,在城市规划建设上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人去问责。
  每日经济新闻汽车版主编 丛刚
  油品升级重点在石油行业
  就油品升级方面的规定来看,不管是对能源行业还是汽车行业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污染来自油品而不是汽车本身。国内的排放标准是紧跟欧洲排放标准的,就汽车本身来说排放技术的改造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油品质量升级却是个大工程,国内比欧洲落后很多,这是造成车油不匹配的关键。因此要真正实现全国性的油品升级目标,重点应该放到石油行业上。石油行业在国内是垄断性行业,他们升级油品需要投入成本,政策能否推动他们进行技术升级是关键。在国外比如欧洲已经有过先例,政府在实行油品升级时遭到石油巨头的反对。说汽车行业有污染本质上是把政策和石油行业的矛盾转移到了汽车身上。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