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牌”红利退场,微型电动车被“一刀切”?
最近,新能源车圈最火热的焦点莫过于“宏光MINIEV申请上海绿牌受限”,被拒之门外的事。
网传上海或将在近期正式发布新政,将对车辆价格和车辆尺寸提出进一步限制要求,相比于网上传闻的车辆售价不低于10万元,同时车长尺寸不低于4.6米的标准外,根据“E车汇”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续航不低于400km、最高时速也都有可能成为新的限制条件,达不到上述硬性要求的车型,可能就无法再享受“送沪牌”的政策了。
从今年5月1日开始,上海已经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行政策,直接将外地牌照和沪C牌照的使用范围限制得更加严格,导致沪牌的拍卖价格再度飙升。沪牌新政直接限制了A0级车型,对于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新政“砍翻”一票车型
事实上,不需要用10万元以下作为条件限制,仅低于4.6米车长这一硬性指标就能将市面上所有微型车彻底“砍翻”。
五菱宏光MINIEV因为销量数月以来力压特斯拉,成为了最受人关注的车型。除了是本次事件的主角外,它还是一款自带流量属性的网红车。从4月中旬以来,就出现了大量五菱宏光MINI EV在上海无法获得免费新能源专用牌照的帖子。而且受影响的不只是五菱宏光,所有的微型车上牌都暂停,等待上海发布绿牌新政。
除了宏观MINIEV大概率会折戟外,长城旗下的“黑白双猫”同样被双杀,长安奔奔E-Star、零跑T03、奇瑞小蚂蚁、荣威CLEVER等均处在等待新政的境地。
“E车汇”致电了多家上海新能源4S店,店内人员表示“十万块以下的额度都下不来,上不了牌”,“上个月就已经开始了,材料都给退回来了”。
有4S店工作人员表示,最开始是以系统调试为理由暂停了小微型新能源车的牌照额度申请,之后在经销商提交材料时表示要等待新政颁布,暂停了所有小微型新能源车的手续受理,均无法上牌。
不过相比于网传的10万元以下的限制,比亚迪经销商表示旗下销售的e2没有受到影响,小鹏经销商也表示旗下G3尽管在车长4.6米以下,但也没有收到政策通知,两者均可正常上牌。
是否应该“一刀切”?
在网传的该政策中,主要有两个定语,一个是十万元以内,另一个是车长4.6米以内。此消息一出,很多人便想到了该政策主要是上海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
以技术指标作为机动车限行、限牌的门槛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先例,如北京长安街曾经禁止1.0升排量以下的小轿车通行。2020年6月深圳颁布的补贴新规,符合标准的清一色都是比亚迪的产品。
这种以技术标准作为补贴门槛,针对本地企业产品设立专门的补贴技术标准在汽车业界广泛流行。
不过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销量或许是上海市此次新政的重要原因。
目前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在实际操作中类似于“无限制”发放,也就是说只要买车,就能拿到绿牌。但从实际政策角度来看,上海市每年都在规划新能源汽车发放限额,只是相关销售一直没有达标。
上海市逐渐放开新能源限制,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总体可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近年来上海市旺盛的新能源汽车沪牌牌照的需求渐渐开始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同时上海市对外地牌照开展的进一步限制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新能源牌照发放政策失控的风险。
不过,小微型电动车体现了城市青年生活刚需,同时也匹配了全生命周期低碳排放绿色出行的更高层面的理念,如果仅仅因为小型电动车“技术含量不高”而限制它,那么是否有些不妥?
最终落地政策会是如何?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网络传闻的“10万以下和4.6米车长以下就不给绿牌”应该不是最终版本,但是具体落地政策的打击面有多宽,政策落地影响到底有多大,从细则的角度来说,什么变化都可能发生。
控制新能源汽车沪牌发放总量和提升沪牌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类别水平,政府管控大方向没有变化。可以预料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管理从无条件无差别的推动到有所侧重与常态化的结构管控,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趋势。
网传上海或将在近期正式发布新政,将对车辆价格和车辆尺寸提出进一步限制要求,相比于网上传闻的车辆售价不低于10万元,同时车长尺寸不低于4.6米的标准外,根据“E车汇”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续航不低于400km、最高时速也都有可能成为新的限制条件,达不到上述硬性要求的车型,可能就无法再享受“送沪牌”的政策了。
从今年5月1日开始,上海已经实施了更为严格的限行政策,直接将外地牌照和沪C牌照的使用范围限制得更加严格,导致沪牌的拍卖价格再度飙升。沪牌新政直接限制了A0级车型,对于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新政“砍翻”一票车型
事实上,不需要用10万元以下作为条件限制,仅低于4.6米车长这一硬性指标就能将市面上所有微型车彻底“砍翻”。
五菱宏光MINIEV因为销量数月以来力压特斯拉,成为了最受人关注的车型。除了是本次事件的主角外,它还是一款自带流量属性的网红车。从4月中旬以来,就出现了大量五菱宏光MINI EV在上海无法获得免费新能源专用牌照的帖子。而且受影响的不只是五菱宏光,所有的微型车上牌都暂停,等待上海发布绿牌新政。
除了宏观MINIEV大概率会折戟外,长城旗下的“黑白双猫”同样被双杀,长安奔奔E-Star、零跑T03、奇瑞小蚂蚁、荣威CLEVER等均处在等待新政的境地。
“E车汇”致电了多家上海新能源4S店,店内人员表示“十万块以下的额度都下不来,上不了牌”,“上个月就已经开始了,材料都给退回来了”。
有4S店工作人员表示,最开始是以系统调试为理由暂停了小微型新能源车的牌照额度申请,之后在经销商提交材料时表示要等待新政颁布,暂停了所有小微型新能源车的手续受理,均无法上牌。
不过相比于网传的10万元以下的限制,比亚迪经销商表示旗下销售的e2没有受到影响,小鹏经销商也表示旗下G3尽管在车长4.6米以下,但也没有收到政策通知,两者均可正常上牌。
是否应该“一刀切”?
在网传的该政策中,主要有两个定语,一个是十万元以内,另一个是车长4.6米以内。此消息一出,很多人便想到了该政策主要是上海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
以技术指标作为机动车限行、限牌的门槛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先例,如北京长安街曾经禁止1.0升排量以下的小轿车通行。2020年6月深圳颁布的补贴新规,符合标准的清一色都是比亚迪的产品。
这种以技术标准作为补贴门槛,针对本地企业产品设立专门的补贴技术标准在汽车业界广泛流行。
不过爆发式增长的新能源销量或许是上海市此次新政的重要原因。
目前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在实际操作中类似于“无限制”发放,也就是说只要买车,就能拿到绿牌。但从实际政策角度来看,上海市每年都在规划新能源汽车发放限额,只是相关销售一直没有达标。
上海市逐渐放开新能源限制,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总体可控,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但是近年来上海市旺盛的新能源汽车沪牌牌照的需求渐渐开始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同时上海市对外地牌照开展的进一步限制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新能源牌照发放政策失控的风险。
不过,小微型电动车体现了城市青年生活刚需,同时也匹配了全生命周期低碳排放绿色出行的更高层面的理念,如果仅仅因为小型电动车“技术含量不高”而限制它,那么是否有些不妥?
最终落地政策会是如何?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网络传闻的“10万以下和4.6米车长以下就不给绿牌”应该不是最终版本,但是具体落地政策的打击面有多宽,政策落地影响到底有多大,从细则的角度来说,什么变化都可能发生。
控制新能源汽车沪牌发放总量和提升沪牌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类别水平,政府管控大方向没有变化。可以预料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管理从无条件无差别的推动到有所侧重与常态化的结构管控,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