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华为入股 小康股份仍上涨 华为“光环”还能闪耀多久?
5月6日晚间,“华为造车概念股”小康股份发布公告,辟谣华为将入股子公司金康新能源。尽管“撇清关系”,但7日小康股份依旧上涨4.46%,总市值达719.1亿。事实上,4月以来,小康股份已经大涨142.76%。
如今的小康股份,标签不仅是“小面”,甚至不是引以为豪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金康新能源,而是“华为合作伙伴”。4月19日,小康股份与华为达成合作,小康股份旗下的金康新能源造“华为智选SF5”入驻华为商城、华为线下体检中心,短短两日,赛力斯SF5的订单就达到了3000辆。随后至今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小康股份接连涨停,并传出“华为将入股金康新能源”的消息,尽管后期辟谣,但仍不能阻止小康股份火箭般上升的股价。
目前,小康股份持续高开高走,在整车板块中处于龙头地位。在与华为合作之后,小康股份确实实现了市值的快速攀升。然而,在如今的新能源竞争形势之下,小康股份的产销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华为的“光环”还能让小康股份闪耀多久?
辟谣华为入股
合作仅限业务层面
在5月6日发布的公告中,小康股份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日有媒体发布了第三方拟入股公司旗下子公司金康新能源。目前公司与第三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仅限业务层面,不存在任何股权方面的合作。
与此同时,小康股份还针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进行风险提醒: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较少,业务开展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新能源新车型开启预售,预订量不等于最终交付量,在交付前存在消费者取消订单的风险。
此外,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较少,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较低,该板块业务尚未实现盈利。2020年度,公司旗下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61,957.26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3%。
销量方面,2020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9336辆,其中金康新能源的销量为2811辆,占公司乘用车总销量的1.75%;2021年1-3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1433辆,其中金康新能源的销量为203辆,占公司乘用车总销量的0.54%。公司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受到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存在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华为与金康新能源虽然在销售层面取得不错进展,预订单猛增,但尚未交付的订单并未对销量产生影响。
2天突破3000单
超过以往任何单月销售额
4月23日,金康新能源宣布,两天时间,华为智选SF5车型订单已超过3000辆,在只推出一款车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就已经超过金康新能源甚至小康股份任何一个单月的销售额。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拥有高端体验店5000家以上,和宝马、奔驰、特斯拉、造车新势力不在一个量级,这是华为的巨大优势,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重要城市,赛力斯SF5在5月将批量交车。
目前,订单已经进入交付期。此前,市场有传言新车交付遭遇延迟情况。据赛力斯官网客服向媒体透露,赛力斯定制款车辆交付时间约为5~6周,但最终交车日期以交付顾问最终通知为准。据了解,目前订单量比较大,交付时间可能会延期,四月底的订单大概需要等到六月底才能交付。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自2020年赛力斯实现新车交付以来,整体月度交付量较低,订单需求较少,因此产能提升较慢。此外在产能布局方面,金康新能源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智能工厂批复产能为年产5万辆,去除产能提升等中间环节,按照目前2天3000辆的订单预订量测算,其月均不足5000辆的产能也无法满足需求。
营收连续4年下滑
亏损持续扩大
在4月29日小康股份发布2020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下滑2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7.29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与此同时,在2021年一季报中,小康股份实现营收32.89亿元,同比增长37.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5.33元,亏损同比扩大7.75%。
实际上,从数据来看,小康股份的经营表现与股价并不成正比。小康股份也在风险提示中多次表示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较低,该板块业务尚未实现盈利。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相关信息了解到,金康新能源于2017年初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其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批复;2018年10月获得工信部核准,正式获得新车公告准入许可,成为第9家获得造车资质车企。
直至2020年4月,赛力斯5才实现首批用户交付,首批交付主要面向新车体验用户,首批交付车辆为价格33.9万元的赛力斯5增程型四驱高性能版,共计100辆。截至今年3月,赛力斯的交付数量也仅为3014辆。
而金康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也早在2019年开始。双方在包括电机、MCU、Hicar、智能座舱等领域展开合作,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与赛力斯自主研制的SEP200异步交流电机的融合匹配,并搭载HUAWEIHiCar全场景智能互联系统,以及华为Sound音频系统。
如今双方合作落地,快速增长的销量之中,华为功不可没。
在分析人士看来,华为在合作关系中既涉及关键研发、又负责产品销售,实际上起到了主导作用,而金康新能源则更多承担具有生产资质的生产者,最后的利润划分、实际收益可以想见。
加之快速攀升订单背后的产能问题日渐显现,小康股份和金康新能源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而抛开华为的背书“光环”,小康股份还能在资本市场坚持多久?
如今的小康股份,标签不仅是“小面”,甚至不是引以为豪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金康新能源,而是“华为合作伙伴”。4月19日,小康股份与华为达成合作,小康股份旗下的金康新能源造“华为智选SF5”入驻华为商城、华为线下体检中心,短短两日,赛力斯SF5的订单就达到了3000辆。随后至今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小康股份接连涨停,并传出“华为将入股金康新能源”的消息,尽管后期辟谣,但仍不能阻止小康股份火箭般上升的股价。
目前,小康股份持续高开高走,在整车板块中处于龙头地位。在与华为合作之后,小康股份确实实现了市值的快速攀升。然而,在如今的新能源竞争形势之下,小康股份的产销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华为的“光环”还能让小康股份闪耀多久?
辟谣华为入股
合作仅限业务层面
在5月6日发布的公告中,小康股份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日有媒体发布了第三方拟入股公司旗下子公司金康新能源。目前公司与第三方之间的合作关系仅限业务层面,不存在任何股权方面的合作。
与此同时,小康股份还针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进行风险提醒: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较少,业务开展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新能源新车型开启预售,预订量不等于最终交付量,在交付前存在消费者取消订单的风险。
此外,目前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较少,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较低,该板块业务尚未实现盈利。2020年度,公司旗下子公司重庆金康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61,957.26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33%。
销量方面,2020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9336辆,其中金康新能源的销量为2811辆,占公司乘用车总销量的1.75%;2021年1-3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1433辆,其中金康新能源的销量为203辆,占公司乘用车总销量的0.54%。公司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受到市场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存在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华为与金康新能源虽然在销售层面取得不错进展,预订单猛增,但尚未交付的订单并未对销量产生影响。
2天突破3000单
超过以往任何单月销售额
4月23日,金康新能源宣布,两天时间,华为智选SF5车型订单已超过3000辆,在只推出一款车的情况下,这个数字,就已经超过金康新能源甚至小康股份任何一个单月的销售额。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拥有高端体验店5000家以上,和宝马、奔驰、特斯拉、造车新势力不在一个量级,这是华为的巨大优势,覆盖了中国的每一个重要城市,赛力斯SF5在5月将批量交车。
目前,订单已经进入交付期。此前,市场有传言新车交付遭遇延迟情况。据赛力斯官网客服向媒体透露,赛力斯定制款车辆交付时间约为5~6周,但最终交车日期以交付顾问最终通知为准。据了解,目前订单量比较大,交付时间可能会延期,四月底的订单大概需要等到六月底才能交付。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自2020年赛力斯实现新车交付以来,整体月度交付量较低,订单需求较少,因此产能提升较慢。此外在产能布局方面,金康新能源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智能工厂批复产能为年产5万辆,去除产能提升等中间环节,按照目前2天3000辆的订单预订量测算,其月均不足5000辆的产能也无法满足需求。
营收连续4年下滑
亏损持续扩大
在4月29日小康股份发布2020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亿元,同比下滑2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7.29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
与此同时,在2021年一季报中,小康股份实现营收32.89亿元,同比增长37.8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5.33元,亏损同比扩大7.75%。
实际上,从数据来看,小康股份的经营表现与股价并不成正比。小康股份也在风险提示中多次表示公司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营业收入占比较低,该板块业务尚未实现盈利。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相关信息了解到,金康新能源于2017年初获得国家发改委关于其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批复;2018年10月获得工信部核准,正式获得新车公告准入许可,成为第9家获得造车资质车企。
直至2020年4月,赛力斯5才实现首批用户交付,首批交付主要面向新车体验用户,首批交付车辆为价格33.9万元的赛力斯5增程型四驱高性能版,共计100辆。截至今年3月,赛力斯的交付数量也仅为3014辆。
而金康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也早在2019年开始。双方在包括电机、MCU、Hicar、智能座舱等领域展开合作,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与赛力斯自主研制的SEP200异步交流电机的融合匹配,并搭载HUAWEIHiCar全场景智能互联系统,以及华为Sound音频系统。
如今双方合作落地,快速增长的销量之中,华为功不可没。
在分析人士看来,华为在合作关系中既涉及关键研发、又负责产品销售,实际上起到了主导作用,而金康新能源则更多承担具有生产资质的生产者,最后的利润划分、实际收益可以想见。
加之快速攀升订单背后的产能问题日渐显现,小康股份和金康新能源需要一定的消化时间。而抛开华为的背书“光环”,小康股份还能在资本市场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