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入门级电动车,中华品牌升级,华晨的翻身仗胜算如何?
今年本就寒冬未暖的国内汽车市场又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力帆、众泰等弱势车企遭遇被申请(预)重整,拜腾汽车、博郡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先后暴雷。业内认为,今年汽车市场的集中度处于一个提升状态,市场竞争呈现白炽化状态和优胜劣汰加速,尾部车企面临市场份额被取代的风险。
8月初有消息称华晨集团债务水平恶化,债权方已成立债委会;彼时华晨集团回应称成立债委会主要是协调相关债权方不要抽贷、压贷、断贷,继续给予公司金融财务上面的支持,并非企业自身进行破产重整。
日前,华晨集团副总裁齐凯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短期内华晨确实有一些资金流动性问题,辽宁省政府和沈阳市政府都对华晨集团提供了资金支持,帮助解决短期资金流动性问题。”此外,他表示,“前段时间成立了债委会,这是由沈阳市金融监管局、辽宁省银行协会牵头和华晨集团组成的一个机构,是让这些银行债委会来帮助华晨集团共克时艰,在帮我们解决一些流动性的问题。”
聚焦整车与零部件,欲把自主打造为新发力点
业内普遍认为,华晨集团近年来产品跟不上,迭代更新速度慢,竞争力不足;此外组织机构也过于庞大冗余,内部难以形成合力。
齐凯透露,对内根据“小总部、大产业”的思路,华晨集团进行了管理架构调整,华晨集团管理体系从过去的9级压缩至3级。调整后,集团为第一级,重点为战略和重大投融资风险管理;包括新成立的华晨制造公司、华晨中国、金杯汽车、申华控股等9家二级企业负责资产和主要运营方向,涉及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新能源和出行服务;华晨宝马、华晨雷诺金杯等在内为三级企业,负责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外也就是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期间,齐凯称华晨集团将采用聚焦战略,聚焦主业,收缩战线,寻求与其他车企合作同平台开发。
从规划上来看,华晨集团计划2025年整车销量实现195万辆,其中乘用车110万辆,商用车85万辆;具体到品牌来看,到2025年,华晨宝马预计销量65万辆、华晨中华预计实现销量30万辆,华晨鑫日预计完成销量15万辆,华晨鑫源预计实现销量60万辆,华晨雷诺金杯预计销量15万辆,卡车和专用车共计10万辆。
华晨集团自主品牌近年来销量下滑,相对羸弱。在华晨集团的新计划中,计划把自主品牌打造成新的发力点。齐凯称原计划今年年底推出的新车因疫情影响还未完成路试,新车将会推迟至2021年下半年推出;此外他表示现有V3、V6、V7等车型会基于新平台换代升级。
目前,华晨中华自主品牌已被整合至华晨制造,按照新的组织架构,其地位与华晨中国同级,高于华晨宝马和华晨雷诺金杯。
商用车方面,齐凯称正在计划引进战略投资转化,以南北方布局为主,如必要,可放弃控制权。在零部件方面,华晨规划在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华晨内部人士透露,“其中70%来自于华晨宝马,华晨宝马会加大本土化布局。”
布局入门级电动车市场
2018年年底,工信部公布的《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一批)》中,华晨集团因已经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至少超过1年的时间,被暂停受理任何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的申报,再次生产新能源产品需重新经过工信部的准入条件核查。
至今,华晨集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再售车型;齐凯称华晨中华目前基本不做电动车主要是因为单车不盈利,未来华晨中华也会有新能源平台。
据了解,2018年8月华晨集团与新日集团达成合作成立华晨新日合资公司,布局入门级纯电动车市场,目前已在无锡建厂,年产能5万辆,首款纯电动车型预计10月下线。齐凯认为,“未来纯电动车会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豪华品牌打造的高溢价产品,另一种是日常代步的大众车型,续航里程无需很长,在价格上有优势。”
不过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外资品牌在华产品的落地和加速布局或将进一步蚕食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华晨新日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尚不得而知。
从华晨集团的规划中来看,华晨宝马仍是华晨集团“利润奶牛”,被市场边缘化的华晨集团的自主品牌虽被更为重视,但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业内普遍认为市场淘汰赛已经开始,竞争加剧,相对弱势的品牌或将被淘汰,华晨自主品牌能否翻身仍需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