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广合作”正在开启中国车市新阶段

新京报 | 2019-12-30 15:53
分享到:
  日前,广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官方先后发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消息。根据协议,双方将探讨在新能源技术研发、资源协同、投资布局、市场拓展、商业模式创新及国际经营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这两家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抱团取暖,能抵御市场寒冬吗?
 
  车市寒冬 搭伴前行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车销量为1837.1万辆,同比下降4.3%。在78家主流汽车企业当中,有七成出现了销量下滑,其中32家企业销量下滑幅度超过30%,17家企业下滑幅度超过50%。直到目前,销量下跌也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上汽和广汽前11个月销量分别是554万辆和196.1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3.33%和增长7.59%。由此可见,上汽的表现明显掉队,虽然其累计销量相比其他车企高出一截,但有业内人士预测,上汽今年将迎来成立以来首个销量负增长的年份。
 
  在这种情况下,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选择抱团前行。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方面,双方将探讨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领域,对战略性核心技术、平台进行联合投资、开发;在聚焦新商业模式方面,双方计划加强在汽车共享、出行服务、车电分离等新商业模式方面的研究与合作。不过,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合作之后的产品,依然还是各走各的路线。只不过也许未来,上汽和广汽旗下的自主品牌都会搭载同样的三电系统罢了。
 
  体力不支 节省成本
 
  近年来,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浪潮推动之下,全球汽车产业进入深刻变革期,为了应对变化和迎接机遇,全球范围内车企的结盟越来越广泛。张志勇分析认为,从规模上看,上汽是国内第一大车企,广汽也是六大汽车集团之一,但双方的规模和体量都主要靠合资品牌的支撑和贡献,自主品牌还处于高投入、小规模和低回报的阶段。当车市进入存量市场,从合资企业中分得的“红利”也在逐年降低的大背景下,能不能通过抱团来分摊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这正是两家企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三电之后,网联化、智能化、自动驾驶、共享出行都是未来汽车的重大机会,而这些机会的投入门槛动辄都在 10 亿美元起。只有合作开发,才能有助于扩大规模效应,摊薄成本。
 
  上汽与广汽的合作内容,包括联合开发新能源、智能化、平台投资等,都十分符合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产业链资源共享也能大大促进双方的研发和生产效率。据统计,2018 年,上汽的研发投入资金高达 153 亿元,广汽的研发投入是 48.89 亿元,数额都非常大。“上广合作”,可以说是国内投入最大的两个国字号车企联合开发,这样,仅从成本角度计算,就有可能分担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开发经费。
 
  大势所趋 前车之鉴
 
  在过去的几年内,强如奔驰、宝马、大众、福特这样的跨国车企都选择了合作,而且,今年的合作力度还在继续加大。3月28日,宝马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共同宣布,两家公司把各自旗下的共享汽车品牌DriveNow和Car2Go等共享出行业务进行整合;7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共同宣布,进一步强化、扩展双方的全球战略联盟关系……虽然受到版图的扩张、眼下的市场表现不好等因素影响,企业之间合作业务的拓展已经是全球性质的行为,不过,中国车企历史上一些并不成功的合作案例,依然让大家心有余悸。早在2012年,广汽和奇瑞曾签署过“战略联盟合作”协议,但多年过去了,渐行渐无声。在更早之前的2008年,一汽、上汽、东风、长安等国内十余家企业联合组建了技术开发机构,十多年来,也并未有进一步的消息传出。
 
  如今,随着吉利、长城、比亚迪的崛起,强如广汽、上汽也需要更多地考虑自主品牌的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的赛道上,其实他们都不是领跑者。张志勇认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润面前,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妥协。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广汽和上汽的抱团应该是比之前业内的合作更有诚意,而且在上汽和广汽之后,会有更多车企选择合作,乃至合并,这可以看作中国车市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