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为何纷纷逆“势”投资中国市场?

人民网-中国汽车报 | 2019-09-20 11:08
分享到:
  尽管全球车市不振,尽管今年以来车企净利润大多下滑,但依然挡不住跨国零部件巨头投资中国市场的热情。
 
  9月7日,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了伟巴斯特武汉新工厂的启动仪式。此前,博世集团汽车多媒体事业部未来驾驶舱(上海)技术中心于浦东刚刚启用。几乎与此同时,日本电装在中国投资的零部件工厂已经开工,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公司将其汽车零部件的全球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丰田汽车公司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签下一揽子联手开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合作协议……
 
  “在汽车市场尚未回暖、业绩并不理想之际,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却依然布局中国市场,一方面体现了这些跨国公司的长远投资战略,另一方面也体现中国市场依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瑞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
 
  逆风而行彰显长远战略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制造业再现回落,车市“寒流”席卷全球……今年以来,欧洲、美国、中国三大汽车市场汽车销量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跨国零部件巨头也难以独善其身。
 
  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欧洲的新车注册量为820万辆,同比下降3.1%。来自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轻型车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透露,2019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232.3万辆,同比下降12.4%。同时,印度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持续走低,其累计销量同比跌幅扩大至10.2%。
 
  汽车业“寒流”迅速波及上游的零部件行业。根据跨国公司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日本电装利润约为88.12亿元,同比下跌近25%;法雷奥公布的利润为5.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同比下降32%;安波福净利润为5.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同比下降14%;博格华纳净利润为3.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同比减少33%。
 
  汽车市场跌跌不休,跨国零部件巨头感同身受,已经开始缩减全年计划,甚至裁员“瘦身过冬”。即使此时此刻,跨国零部件巨头依然将关注中国市场,加大投入,持续增资,布局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
 
  作为跨国零部件巨头之一的博世集团,从20世纪80年代就扎根中国市场。2018年,博世集团仅为中国汽车市场就提供了4800万个传感器,零部件业务在华总销售额达人民币1126亿元,同比增长2.5%,占博世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18%;博世集团在华新增投资高达人民币78亿元,同比增长近22%。
 
  今年3月,博世集团在亚太地区的首个博世第二代智能助力器(最新一代制动助力产品)生产基地于南京正式启用,这是博世集团在全球布局的德国、中国、墨西哥三大制造基地之一。其总建筑面积22400平方米,总投资额达人民币7.7亿元,供销网络覆盖整个亚洲,包括中国、日本与东南亚等地区。该生产基地首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150万台,2020年初将开启第二条生产线,预计到2021年,南京工厂将成为博世集团全球最大的第二代智能助力器生产基地。按照博世集团计划,今年年内博世集团还要在中国建立全新的博世软件中心。未来,该中心将为博世集团在中国所有业务板块提供高质量的软件支持,包括嵌入式软件、基于云的数字化软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等,预计至2020年,该中心的初期授资额将超过人民币3500万元。
 
  1979年就进入中国的“百年老店”康明斯,2018年出货量为150万台,其中在中国市场以50万台出货数量首次超越美国市场。这家美国企业表示,2019年在武汉追加1.5亿元投资,将康明斯中国研发中心的规模扩大三倍,引入新能源、压缩天然气、燃料电池等发动机技术研发,满足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柴油、压缩天然气、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多种动力方面的市场需求。由此,康明斯预测2019年销售收入将比去年增长4%。
 
  今年4月,采埃孚在江苏的电子转向工厂正式开工,有望成为该系统部件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今年以来,采埃孚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在已经拥有了转向、制动和乘员安全系统三个零部件工厂之后,近来又宣布将在江苏新建一家底盘零部件工厂。据介绍,此次新建的底盘零部件工厂占地4万平方米,拥有约400名员工,主要生产控制臂、转向节、拉杆和塑料部件。其中,轻质材料的使用,如铝合金和塑料结构件,将成为新工厂的特点之一,新工厂预计将于2020年7月正式投产。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采埃孚的主要市场,2018年,采埃孚实现对华销售收入6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92亿元),占其当年全球销售额的近17%。采埃孚方面表示,未来计划是将采埃孚亚太地区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比例提升至30%,当前中国市场占据了整个亚太地区销售额的80%。因此,中国市场将成为采埃孚亚太地区的发展重点。
 
  “车市降温让大家过得都不轻松,更应加强修炼‘内功’。从中长期来说,我们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信心。”近日,博世集团汽车多媒体事业部全球总裁斯坦芬·伯恩斯博士在博世未来驾驶舱(上海)技术中心启用之际所言,道出了跨国零部件巨头布局中国的奥秘:“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信心。”
 
  “新四化”渐成投资新热点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时代。即使在全球车市持续下行之际,汽车“新四化”浪潮依然汹涌澎湃。在中国,“新四化”方兴未艾,潜力巨大,再加上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研究蓬勃开展,新能源汽车处在高速增长阶段,让跨国零部件巨头们心动不已,也嗅到了其中巨大的商机。因此,跨国零部件巨头面向相关新技术、新领域、新趋势的投资具有更高的热情。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在车市总体下行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却持续增长,销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依然上升,更使跨国零部件巨头纷至沓来、从中寻觅商机。
 
  日本电装正在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投资加码。今年5月,电装宣布将在中国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工厂。根据协议,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将分两期投资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新建用地规模约为10万平方米的华南新厂区,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该工程已于今年6月28日动工,预计2021年建成投产,2022年实现量产。投资力度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实不多见。同时,这也成为日本电装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未来三年投资1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当前,日本电装在中国拥有超过30家集团公司,涉足车载空调和发动机零部件等生产。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作为今后发力的重点之一,中国市场自然成为其布局重点。
 
  大陆集团继2018年末在上海建成其亚洲总部和研发中心之后,今年3月,大陆集团宣布其位于重庆的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据了解,这是大陆集团在中国的第18个研发基地,总投资人民币2.8亿元,第一期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该研发中心致力于开发以智能网联为主的汽车电子产品,既有新一代网关、电动闭锁系统、车身控制器及变速器控制器领域的研发与测试,也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韩国LG化学公司近来也宣布,将投入1.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扩建其在中国的动力电池生产线,以应对中国市场对圆柱型动力电池需求量的激增。而之前其总投资约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的南京动力电池工厂,将在2019年10月建成投产,预计到2023年实现年产能32GWh。被问及此次扩建电池生产线,LG化学公司表示,未来将有望引领电动汽车市场,还将在轻型电动车、电动工具等全新领域抢占先机。
 
  博世也表示,会将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市场发力的重点,还将强化其在“传感器、软件和服务”三大板块的核心竞争力。
 
  安波福作为全球领先的移动出行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最近宣布其将在上海建立安波福自动驾驶中国技术中心,将全球领先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引入中国,并将寻求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进行自动驾驶在中国市场的应用开发。未来,安波福自动驾驶中国技术中心将与美国匹兹堡、波士顿、拉斯维加斯和新加坡的研发中心共同构成该公司的五大核心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开发基地。
 
  巴斯夫预计,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化工市场的份额,到2030年,市场份额将从现有40%提高到50%。因此,巴斯夫今年决定再投资3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在上海新建亚太研发中心,以满足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车企对“新四化”、新技术的发展需求。其新建设施包括亚太区汽车应用和工艺催化两大研发中心。
 
  当前,埃贝赫在上海开设的亚洲试验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节能环保、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汽车发展的一大趋势。为了满足中国等国家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作为全球领先的排气技术一级供应商,埃贝赫建设的这一新试验中心总建筑面积达3800平方米,包含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排气系统样件车间,从材料、零部件试验室到发动机及整车系统试验室,可以为亚洲客户提供在排气测试领域内更为专业的服务。
 
  日本电产近日计划将其在中国的产能增加一倍。除了其在浙江在建的一家工厂之外,日本电产还将投资200亿日元至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至18.3亿元),在广东建设第二家牵引电机厂,其目标是将原计划可供60万辆至7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机年产能翻一番。据了解,日本电产第一家在华工厂已于今年5月投产,第二家工厂将于2020年投产,未来主要生产体积更小的电动汽车电机,从而减少其在电动汽车上占用的空间。
 
  韩国SKI继去年在中国建设电动车动力电池工厂之后,今年计划再投资579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8亿元)在中国组建第二家动力电池工厂。SKI表示,其在中国的第二家工厂,旨在满足全球电动车动力电池订单量增长的需求。
 
  “汽车‘新四化’以及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等相关技术领域在我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跨国零部件巨头投资热情正是源于这个市场的更大空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营商环境有强大吸引力
 
  “不植根于中国,就很难了解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法雷奥已经植根中国20多年,我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依旧保持乐观的态度。”法雷奥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雅克·阿申布瓦向记者说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跨国零部件巨头布局中国市场的心声。当前,法雷奥在中国拥有34个生产基地、14个研发中心、近两万名员工。  中国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发展迅速,环境越来越好。国家高度重视吸引外资,各级政府都在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我国还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特别是今年《外商投资法》的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即将出炉,形成了巨大利好。《外商投资法》的要点:一是明确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把外资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成果通过立法予以巩固;二是着力加强投资促进和保护,设立了专门的章节规范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制度,从法律层面为各级政府和机构开展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引,也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三是规范对象限定为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行为,不再规范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活动等内容。
 
  当前,许多跨国零部件巨头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特别是研发中心的设立,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研发中心,主要面向中国及周边市场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研发,技术研发成果一般情况下都会在中国申请专利,享受中国法律的保护。这也是公平竞争环境下其维护行业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地位的需要。
 
  “法律法规健全,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给外商投资一颗‘定心丸’。”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外商投资法》提出要加强外商的知识产权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等有关机构正在努力推进《专利法》和《商标法》修订进程,努力打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对跨国零部件巨头是个显著利好。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各地也在积极行动。今年5月23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贯彻实施若干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这是国内地方层面首部贯彻实施《外商投资法》的决定,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第四条提出,上海市积极争取国家设立特殊经济区域或者实行外商投资试验性政策措施,促进外商投资,扩大对外开放。上海是外商投资的高地之一,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至2018年底,上海累计“落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70家,其中亚太区总部88家,吸引外资研发中心441家,其中亚太区以上高等级研发中心有65家,包括博世集团、大陆i集团、霍尼韦尔的研发中心。今年上半年,上海吸引合同外资228.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10亿元),实到外资97.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8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3%和13.9%。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131家;实际使用外资为人民币4783.3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6月实际使用外资为人民币1092.7亿元,同比增长8.5%。同期,外商投资呈现出加快向高技术产业聚集的显著特点,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4.3%,占比达28.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为人民币502.8亿元,同比增长13.4%。这也反映了汽车包括零部件行业吸引外资的现实情况。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最大的吸引力。随着《外商投资法》等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政策落实,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投资布局中国市场,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向记者表示。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