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车位”,用开放理念破解“停车难”
靠技术来破题,以试点推动整体,让政府大院停车场有步骤地向民众开放,体现了务实的管理思路。
1月28日,在北京市人大西城团分组会上,市人大代表、西城区区长王少峰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有望在全区推广“共享车位”,届时居民通过手机APP就可找到附近闲置车位。
“共享车位”,作为一种把原有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再配置的改革措施,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通过给城市交通管理做减法,寻求改革的帕累托最优。对饱受停车困扰的普通市民来说,“共享车位”值得期待。
的确,无论对于全球哪一个大型城市来说,在城市核心区域停车都是件困难事儿。北京本就人口密集,其中西城区更是办公车辆集中区域,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停车需求,利用大数据和技术更新来帮助行政管理升级,显然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不仅仅是西城区,在大多数城市的CBD区域,往往都会出现白天车位不足,夜间车位又闲置的情况。这样的时间潮汐状况,就为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性。但必须承认,从实际情况看,优化配置的前提是在能满足原有单位需求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区域内的停车位分属不同单位,如驻区机关、驻区单位和驻区大型企业的内部停车场,也有商业设施附设的停车场。一些商业停车场自然有意愿盘活现有停车资源。可对于没有创收压力的政府机关来说,停车场部分对外开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管理成本和难度,这也是导致部分机构在开放车位问题上踌躇的原因。
其实,从技术手段上来说,目前已经有许多开发完善的停车管理系统可供应用,通过员工培训,对停车场实现智能、便捷地管理并不存在障碍。
因而,问题的关键仍在于理念和制度。理念,指向的是一些机关能否打破原有的独立、封闭的形象,向社会开放,有效对接市民需求,共享停车资源;而制度,则指向诸如车位如何调配、如何收费、收入如何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跟进。
值得肯定的是,西城此前已经做了相应的尝试。目前已在德胜街道尝试把驻区单位的停车资源向市民开放,并设计了一款软件,车主可以通过APP看到附近哪些车位可以停车。区域试点成功后,今年将会在全区推广。
靠技术来破题,以试点来推动整体,让政府大院和商业机构停车位有步骤、有规划地向民众开放,体现了相关方面务实的管理思路。期待共享车位能够最大程度地破解城市核心区域停车难的困局,让民众能够更加便捷、舒心地共享停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