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持续向好

中国经济时报 | 2017-08-10 10:30
分享到:
近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指出,2016年,受益于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新能源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成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四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
 
据记者了解,这份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推出的报告称,2016年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第一,中国在美、日、德之后,韩国之前,排名第四。其中,该报告指出,中国排名取得进步,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持续的政策支持和产销规模的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自数年前头顶绿色环保光环扛起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大旗走上中国汽车产业舞台以来,就从未淡出过公众视野,尤其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与其背后鼓励、肯定的政策路径一直保持着水与舟的良好关系。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50.7万辆,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的位置,截至2017年5月,我国公共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超过16.1万个,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增长。
 
另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4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50%以上。2017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19.5万辆,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占比75%。预计在未来3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35%到40%的年增长率,到2020年,销量将达150万辆。
 
众所周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步较晚,缘于近年来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而逐步被政策所倾斜和鼓励,由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严格执行汽车限购、限行政策的同时,却普遍对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大亮绿灯,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走出了一条纯粹的政策式推广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恰逢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积极响应大气污染治理以及治理城市病的号召,普遍采用汽车“限购+限行”的行政措施,客观上,政策对传统内燃机动力汽油车的限制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腾挪了时间和空间。
 
与此同时,从国家到地方层面还相继出台包括给予高额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上路不予限行等措施,均试图促进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实际上,政策的推动作用正越发明显,其中国家明确加快布局充电设施,以及相关汽车厂商大量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上市,配合补贴政策等诸多利好,让新能源汽车销量迎来井喷。早在2015年上半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
在历经市场培育阶段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经历了补贴退坡等政策让位的阶段,以期让新能源汽车市场回归市场推动的自主发展轨道。事实上,客观而言,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算是政策持续推动和市场接受、认可正在进一步提升的阶段,其目的是要继续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培育长久可持续的动力和市场环境。
 
比如,相较于单纯的购车补贴和政策鼓励出行而言,充电桩的建设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便利性,也决定着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能否便捷实现长距离使用,必须承认,这也是如今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油车相比最大的劣势。
 
去年6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在部署“十三五”中央国家机关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时指出,中央国家机关配备更新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据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将创新绿色出行方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充电桩建设和提供新能源汽车应用服务。
 
实际上,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自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随后,一系列政策也正在推进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比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关于加快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接口新国标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单位内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等产业政策的落地实施。
 
当然,在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地关注待解难题,比如,针对当前政策助推的纯电动汽车,其电池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续航里程和充电设施的建设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特别是废旧电池的处理是否会带来新的环境课题值得关注。毕竟,政策式推动的新能源汽车,想要在市场上寻求长远可持续的发展,并最终在能源和发展二者间寻得平衡,实现于环境无害、于发展有利的格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切实厘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以及如何在补贴等利好政策退出后,仍旧保持高增长态势等。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