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强国 质量为基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日前联合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力争经过10年持续努力,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业内人士表示,《规划》站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起点上,从全价值链的角度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知道,加快推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这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做出的战略部署。汽车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国家制造实力的象征,实现由大变强,使命使然,责无旁贷。那么,要完成这一转变,最关键的着力点在哪?《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提出,必须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显然,中国汽车要完成使命,必须同样重视质量,打牢质量基础。
事实上,《规划》就实现目标任务作了具体部署,其中就强调把坚持质量和品牌建设作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要求。当然,凸显质量的重要性,强调打牢质量基础,既是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逻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多年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
说到教训,实在是太多太深刻了。奇瑞老总尹同跃的一番话最有代表性:“中国汽车的根本出路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品牌的基础是品质。过去中国很多企业都强调质量,但只是嘴上说说,心里想的却是销量、利润,最后牺牲的都是质量。”
牺牲质量的最大代价就是品质口碑差,市场认可度低,竞争力不足。自主品牌曾经追求的“性价比”确曾赢得过短时的市场,但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长久支持。过去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不管好赖,是车都能卖出去,然而10多年后,当市场开始出现增长乏力局面,质量这块硬性短板突然变得十分刺眼。其必然的结果是产品打不开销路、投诉增多、生存压力增大。
从世界著名市场咨询机构J.D.power的数据看,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IQS(新车质量研究,反应的是消费者在购车2-6个月遇到的问题数)确有下降,而在VDS(车辆可靠性研究,购车37-48个月内的用车问题数)方面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明显落后于国际品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自主品牌市场销量最好的SUV细分市场,VDS表现却最差。2016年J.D.power的数据显示,自主品牌SUV的VDS总体平均得分为156个PP100(每百辆车出现的问题数),相比国际品牌多出39个。
显然,自主品牌SUV卖的好但质量问题多,说明自主车企依然还存在尹同跃所指出的重销量轻质量的问题。在消费者汽车消费理念日益成熟因而对品质要求更高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汽车如果依然不重视质量问题,就会遭遇“双斧劈柴”的困境:一方面,消费者不信任自主汽车的品质,必然会减少购买,让自主车企经受销量下滑压力;另一方面,卖出去的车质量差,返修率就会高,这是需要花费巨大成本来解决的售后负担,而这个担子重重地压在每个自主车企的肩头。
不得不说,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在质量上的欠账太多,要补上就得下大力气、动真格。怎么办?无它,唯有真心重视质量,打牢质量基础这一条路可走。这就要求自主车企从战略一开始就要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在质量和成本相矛盾时一定选择质量,即使销售不好,也坚决守住质量底线。
要像《规划》所指出的那样,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构建包含前期策划、中间监管、售后反馈的质量管理闭环系统,制定和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责任担保机制。同时,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质量文化,让质量理念真正融入企业血液,成为自主品牌实现超越发展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