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都有新品牌诞生 中国汽车还需要新品牌吗?
作为华晨鑫源重庆汽车公司推出的全新品牌,斯威X7上市以来,销量已突破4万辆,成为一匹黑马。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已多达100多个,每年新推车型高达500多款,数量远高于美国。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新技术和新产品日新月异,创造一个全新品牌几乎是“分分钟”的事,但要让这个全新品牌从“零跑”真正到“领跑”,还得拥有非常之力——
尽管中国市场已汇集全球最多的汽车品牌,国内竞争早已国际化,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新进入者的热情。从去年至今,几乎每个月都有全新的汽车品牌诞生。这些新的品牌,不仅让消费者倍感新奇,同时也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困惑与追问:“中国汽车市场还需要新品牌吗?”
新势力造车风起云涌
零跑来了!3月17日,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全新汽车品牌——零跑。
相较于此前一些“PPT造车”案例,零跑科技则务实得多。在发布会上,零跑科技董事长朱江明不仅介绍了浙江金华生产基地的建设进展,还详细讲解了两款纯电动轿车的目标定位和开发周期。
据了解,零跑汽车第一款产品完全正向开发,定位为精致简约、动感时尚、智能互联的纯电动轿跑,拥有360公里续航里程以及自主研发的ADAS驾驶辅助系统,目前已经完成样车试制,计划在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2018年底批量生产。
此前,市场上一家名为“斯威”的汽车品牌也曾引发人们好奇。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大兴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斯威(SWM)是1971年创立于意大利的一家摩托车品牌,2014年被鑫源控股全资收购。去年鑫源控股旗下华晨鑫源重庆汽车公司正式将其应用到新开发的乘用车上。
作为一个全新的乘用车品牌,斯威汽车在意大利米兰和重庆分别设有设计中心和研发中心,在重庆涪陵区建有年产30万辆整车及30万台发动机基地,目前已向市场投放斯威X7。
近年来,跨界造车大有风起云涌之势。这其中不仅包括蔚来、乐视、车和家、百度、格力等国内企业,还包括苹果、谷歌等全球互联网科技领域的领军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中国市场上新诞生的汽车品牌就不下20个。由于这些企业大都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有的甚至是互联网企业,这一现象被业界比喻为“新势力造车运动”。
“门外汉”底气从何而来
为何“门外汉”不约而同地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入侵”汽车领域?“汽车行业现在竞争确实已比较激烈,但与家电行业相比,仍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且自主品牌所占份额还不够大。”朱江明表示,当前汽车行业的技术拐点正在到来,未来汽车的核心技术将不再是传统的底盘、车身、发动机,而是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智能互联,这对于新进入者显然是个机会。
虽然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品牌已高达100多个,每年新推车型亦高达500多款,数量远高于美国,但龚大兴认为,“中国汽车市场还是需要有新品牌的”。支持他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与原有的“60后”和“70后”消费群体相比,现在“85后”和“90后”的消费者对汽车需求已不再是代步工具,而是变得更加丰富,“有一拨新的消费群体诞生,就必然会促使新的供给产生,有些老品牌如果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变化,是要死掉的”。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既竞争激烈,也不激烈。”作为传统汽车企业的代表,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更辩证,“其实激烈的是在局部产品,激烈是在局部市场,你看现在随便哪一家公司造一辆车都能卖得掉,它激烈吗?它不激烈”。
与日趋多元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相比,当前传统汽车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没有完全满足消费者。“这些传统车企没做到位的地方,恰恰就蕴含着初创汽车公司的机会。”朱华荣认为,只要这些企业能抓住不同的用户群体,不同的销售市场,不同的区域,就有可能成功。
从“零跑”到“领跑”有多远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新技术和新产品日新月异,创造一个全新品牌也是“分分钟”的事,但要让这个全新品牌从“零跑”真正到“领跑”,得拥有非常之力。
回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类似的造车运动20年前也曾出现过。彼时的春兰、奥克斯、云雀等一批造车企业纷纷涌现。不过,大浪淘沙之后,仅有吉利、奇瑞、长城成为幸运儿,不少品牌早已难觅踪影。
为什么?“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要想存活下来,首先必须要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明表示,成熟的传统品牌出现一些小的问题,做一些召回,也许就可舒缓舆论对产品质量的压力,但是对于新品牌来说,一点小小的问题就可能是致命打击。由于市场对其容错率非常低,企业必须要用最高的品质来要求自己,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
其次,要寻求差异化发展。有关专家表示,经过多年积累,成熟的品牌,已具备较强的实力;新品牌由于初创,资源有限,只有先在优势领域发力,才能取得更好效果,如果这个领域处于快速上升期则更好。
还有一个更大的“风口”,这就是智能电动汽车。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认为,智能电动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新的品牌,只要在智能化、电动化方面和用户体验方面有创新和突破,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就有快速成长机会。
此外,新品牌也要尊重汽车产业的基本规律。“现在一讲互联网造车,很多人就说要颠覆传统车企。”李斌表示,创新和突破固然重要,但一些产业的基本规律也不能全都违背,因为“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体系”。“我认为200亿元只是投资汽车产业的一个起点,而且这还只是研发和销售服务体系,并不包括制造体系。如果一个初创公司要把行业每一个基本规律都尝试和挑战一遍,这种公司就会比较麻烦。”李斌说。
尽管眼下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过业内人士表示,除特别优秀的,大多数品牌都会逐渐被淘汰出局,这是汽车行业的演进规律。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经验表明,欧美日等成熟汽车市场已经走过品牌从多到少,最后形成几家寡头的过程,中国汽车市场也不例外。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未来10年,就会有一半的本土汽车品牌消失。在李斌看来,此轮新的造车浪潮中,最后剩下来的可能也只有“两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