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建“V项目”:李书福逆势造“大众”
与VOLVO联合在瑞典成立了吉利-VOLVO联合研发中心——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简称CEVT)后,欧洲研发中心研发的产品落地计划同时在国内展开。
记者了解到,吉利内部代号为“V项目“的生产基地,已在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老家也是吉利的“发家地“台州路桥动工。该规划产能为20万辆的整车项目,将主要生产依托CEVT研发的全新的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和相关部件开发吉利品牌产品。对此,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向记者证实:“新工厂是生产吉利欧洲研发中心研发的下一代车型。“
李书福的终极梦想,吉利将像大众一样,形成高、中、低三大品牌。最高的沃尔沃打造成中国的奥迪,并在世界上与奔驰和宝马这样的一线豪车品牌比肩;最低的是吉利现在的自主品牌,对标大众斯柯达品牌;而大众品牌的重任,则有吉利的新一代产品,也就是CEVT打造的产品来实现。
而“V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李书福已将吉利对标“大众“的产品,列入国产化进程。
入欧美的重要步骤
去年12月下旬的一天,李书福在台州出席了“吉利台州路桥基地迁建暨V汽车项目“的开工仪式。这距离CEVT的成立仅三个多月。
根据台州市路桥区发改局的公开资料,吉利台州基地高达100亿元的投资也由上海沃尔沃总部、香港吉利上市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三方共同出资。
根据计划,CEVT将按照未来市场的需求,研发全新的中级车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像积木一样组合,打造出5-10款不同的车型,满足吉利和VOLVO的第二代产品的需求。
而台州新基地计划生产的即为目前吉利欧洲研发中心正在研发的模块化平台,内部代号为CMA平台。虽该平台吉利与沃尔沃可以共享,既可以生产吉利车型,亦可以生产沃尔沃车型,但“V项目“将主要生产在该平台上研发的吉利品牌车型。
由于产品明显高于吉利现在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包括福克斯、高尔夫级别的车型,也就是为了吉利对标“大众“品牌的产品。
在李书福的计划表中,吉利将在2016年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根据预计进度,CEVT研发的产品将于2016年年底上市,这也将是吉利的第二代产品。吉利汽车副总裁、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告诉记者:“由于从研发起步就按照欧洲标准研发,这意味着吉利的第二代产品能直接入欧美。“
在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在海外知名度飙升。近年来,吉利在海外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从2009年的1.8万辆到2013年出口超过12万辆,增长了近7倍。其中帝豪EC7表现亮眼,占了总出口量的近一半。去年,吉利全球鹰GX7等一批新车型也开始导入海外市场,吉利已成功进入中东、南美、东南亚和北非地区的30多个国家。
不过,吉利进入欧美即便具备了技术优势,目前仍缺品牌,特别是欧洲,由于消费观念比较传统,以吉利目前的品牌力,根本不可能与国际品牌抗衡。
产能升级为二代产品开路
在提出了品牌战略以后,吉利着手整合品牌,逐步由吉利为母品牌,三大产品体系,向一个吉利过渡。
而随着“V项目“的动工,吉利的生产布局也全面启动。
目前吉利汽车共有七大整车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浙江临海、浙江宁波、浙江路桥、上海、甘肃兰州、湖南湘潭、山东济南、四川成都等地。
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迎接“二代“产品的到来,去年以来,吉利有超过一半的生产基地进入调整期。
“海景“由上海基地迁至吉利汽车集团的湖南湘潭工厂,与‘远景’共线生产。浙江临海基地将搬迁至杜桥,浙江宁波基地将搬至春晓。
四大生产基地重建后,吉利将一改过去以品牌为落户标准,此前,“全球鹰“、“帝豪“、“英伦汽车“三大品牌各有独立的生产基地,仅在某一生产基地产能不足时才考虑借用其他生产基地。而未来车型平台将成为落户于何处生产的标准。“一个基地只生产一个平台下的不同车型“。以平台作为决定何处生产的依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零部件采购及物流成本。也是最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随着产能升级,吉利的产品线会根据市场而作出调整。逐步以新产品替代老产品,实现产品全面升级换代。虽然去年销量同比增长14%,达到54.95万辆,但与大多数自主品牌一样,吉利目前的销售形势仍不能用“乐观“来形容。因为这距离吉利汽车之前定下的56万辆的目标仍有差距。
李书福一方面大刀阔斧加快脚步投向研发,一方面却允许吉利放慢脚步。2014年,董事会将吉利汽车2014年销量目标定为580000辆,较2013年增长约6%。这个数字是四年来吉利目标增幅最低的一次。
李书福认为:“吉利现阶段重点不是要追求规模,而是要追求品质。“吉利也在缩减产品,未来,吉利不再提及5个平台40多款新车的规划,而是整合为4个车型平台,并于2015年陆续投放新车。
记者了解到,吉利内部代号为“V项目“的生产基地,已在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老家也是吉利的“发家地“台州路桥动工。该规划产能为20万辆的整车项目,将主要生产依托CEVT研发的全新的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和相关部件开发吉利品牌产品。对此,吉利公关总监杨学良向记者证实:“新工厂是生产吉利欧洲研发中心研发的下一代车型。“
李书福的终极梦想,吉利将像大众一样,形成高、中、低三大品牌。最高的沃尔沃打造成中国的奥迪,并在世界上与奔驰和宝马这样的一线豪车品牌比肩;最低的是吉利现在的自主品牌,对标大众斯柯达品牌;而大众品牌的重任,则有吉利的新一代产品,也就是CEVT打造的产品来实现。
而“V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李书福已将吉利对标“大众“的产品,列入国产化进程。
入欧美的重要步骤
去年12月下旬的一天,李书福在台州出席了“吉利台州路桥基地迁建暨V汽车项目“的开工仪式。这距离CEVT的成立仅三个多月。
根据台州市路桥区发改局的公开资料,吉利台州基地高达100亿元的投资也由上海沃尔沃总部、香港吉利上市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三方共同出资。
根据计划,CEVT将按照未来市场的需求,研发全新的中级车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像积木一样组合,打造出5-10款不同的车型,满足吉利和VOLVO的第二代产品的需求。
而台州新基地计划生产的即为目前吉利欧洲研发中心正在研发的模块化平台,内部代号为CMA平台。虽该平台吉利与沃尔沃可以共享,既可以生产吉利车型,亦可以生产沃尔沃车型,但“V项目“将主要生产在该平台上研发的吉利品牌车型。
由于产品明显高于吉利现在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包括福克斯、高尔夫级别的车型,也就是为了吉利对标“大众“品牌的产品。
在李书福的计划表中,吉利将在2016年打开美国市场的大门。根据预计进度,CEVT研发的产品将于2016年年底上市,这也将是吉利的第二代产品。吉利汽车副总裁、国际公司总经理张林告诉记者:“由于从研发起步就按照欧洲标准研发,这意味着吉利的第二代产品能直接入欧美。“
在成功收购沃尔沃后,吉利在海外知名度飙升。近年来,吉利在海外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从2009年的1.8万辆到2013年出口超过12万辆,增长了近7倍。其中帝豪EC7表现亮眼,占了总出口量的近一半。去年,吉利全球鹰GX7等一批新车型也开始导入海外市场,吉利已成功进入中东、南美、东南亚和北非地区的30多个国家。
不过,吉利进入欧美即便具备了技术优势,目前仍缺品牌,特别是欧洲,由于消费观念比较传统,以吉利目前的品牌力,根本不可能与国际品牌抗衡。
产能升级为二代产品开路
在提出了品牌战略以后,吉利着手整合品牌,逐步由吉利为母品牌,三大产品体系,向一个吉利过渡。
而随着“V项目“的动工,吉利的生产布局也全面启动。
目前吉利汽车共有七大整车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浙江临海、浙江宁波、浙江路桥、上海、甘肃兰州、湖南湘潭、山东济南、四川成都等地。
知情人士透露,为了迎接“二代“产品的到来,去年以来,吉利有超过一半的生产基地进入调整期。
“海景“由上海基地迁至吉利汽车集团的湖南湘潭工厂,与‘远景’共线生产。浙江临海基地将搬迁至杜桥,浙江宁波基地将搬至春晓。
四大生产基地重建后,吉利将一改过去以品牌为落户标准,此前,“全球鹰“、“帝豪“、“英伦汽车“三大品牌各有独立的生产基地,仅在某一生产基地产能不足时才考虑借用其他生产基地。而未来车型平台将成为落户于何处生产的标准。“一个基地只生产一个平台下的不同车型“。以平台作为决定何处生产的依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零部件采购及物流成本。也是最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
随着产能升级,吉利的产品线会根据市场而作出调整。逐步以新产品替代老产品,实现产品全面升级换代。虽然去年销量同比增长14%,达到54.95万辆,但与大多数自主品牌一样,吉利目前的销售形势仍不能用“乐观“来形容。因为这距离吉利汽车之前定下的56万辆的目标仍有差距。
李书福一方面大刀阔斧加快脚步投向研发,一方面却允许吉利放慢脚步。2014年,董事会将吉利汽车2014年销量目标定为580000辆,较2013年增长约6%。这个数字是四年来吉利目标增幅最低的一次。
李书福认为:“吉利现阶段重点不是要追求规模,而是要追求品质。“吉利也在缩减产品,未来,吉利不再提及5个平台40多款新车的规划,而是整合为4个车型平台,并于2015年陆续投放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