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回马枪”阻击李泽楷 菲斯科建议联合收购
随着国内最大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再次介入美国电动车制造商菲斯科(Fisker)竞购案,后者在国内的关注度也不断升温。
近日,一位接近菲斯科竞购案的消息人士表示:“北京时间1月14日凌晨,菲斯科相关负责人向法院建议称,‘李泽楷可以和万向联合完成对菲斯科的收购。’这席话给菲斯科的未来指明了另一条道路。”
在这位消息人士看来,李泽楷联合万向收购菲斯科并非没有可操作性。这一收购方式不管是对菲斯科,还是对两个竞购方李泽楷和万向,都不无裨益。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万向的收购意向之所以受到美国破产法院支持,和其提供的一揽子收购计划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一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提高美国的就业率,这是美国政府最看重的。”
根据万向的收购计划,如果对菲斯科的竞购成功,未来万向将联合美国跑车制造公司VL在美国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和汽油车,但并未提及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案。
实际上,“万向收购菲斯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中国实现整车制造,这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多年的梦想。”业内人士分析。
联合收购节约成本
近日,美国破产法院作出判决,决定以竞拍的方式出售菲斯科,万向集团赢得了获得拥有菲斯科的机会,然而这并不是菲斯科的唯一出路。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菲斯科相关负责人曾向法院建议,‘李泽楷可与万向联合收购菲斯科。’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这一方案并非不可行。”
目前,虽然李泽楷承担了菲斯科所欠美国能源部的债务,但是该企业依然负债累累。
据路透社报道,菲斯科运营6年来从未盈利。2008~2012年,菲斯科亏损总额高达10亿美元,每销售一辆Karma电动车,就要亏损约3.5万美元。2011~2012年,菲斯科总共销售约2450辆Karma电动车,累积亏损额接近1亿美元。
“如果李泽楷与万向联合收购菲斯科,意味着收购进程将大大加快,菲斯科也将尽快摆脱债务危机,恢复生产。”业内人士认为,“李泽楷作为一个‘资本玩家’,他收购菲斯科之后最终还将出售。不管未来李泽楷成为菲斯科的股东,还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其拥有的菲斯科股份出售给万向,联合收购都将实现竞购菲斯科的目的。
对于万向来说,通过联合收购将减少风险。此前,由于李泽楷已经成功以2500万美元竞得菲斯科所欠的美国能源部贷款。
对于李泽楷和万向来说,联合收购方式是一个节约竞购成本的方式。为了竞购菲斯科,目前双方的出价在不断提高,李泽楷曾在此前出价的基础上加价100万美元,随后万向进一步加价1000万美元,目前李泽楷的出价已经提升至5500万美元。
万向一揽子方案受青睐
万向参与菲斯科的竞购并非首次。
2013年5月,在菲斯科美国能源部贷款竞标时,万向就曾联合VL汽车公司参与竞标,“但是由于一些内部交易,万向与菲斯科失之交臂。”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菲斯科债权人委员会一位律师也曾表示:“菲斯科与李泽楷关联公司(混合动力控股公司,收购菲斯科的实体)有内部交易,菲斯科一名前董事会成员DavidManion在辞去菲斯科董事的同一天,便到混合动力控股走马上任担当首席执行官。此前,他还签署了一项协议使混合动力控股获得了菲斯科的资产。”
但是万向并没有放弃。2013年12月31日,万向集团旗下美国公司和其合作伙伴VL汽车公司向破产法院递交文件,计划以2572.5万美元的价格竞购菲斯科。
“彼时,菲斯科的出售方案已经做好,李泽楷控股的混合动力公司和菲斯科已经在这一方案上签字,只等着法院的审批。”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万向在菲斯科反对将相关资产和债务出售给它的情况下,获得美国破产法院的支持,拥有竞标菲斯科的机会。“这和万向一揽子的竞购方案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美国来说,提高就业、重振菲斯科是其最终看重的。”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万向的收购计划显示,今年4月万向将恢复已经停产18个月的菲斯科在芬兰的代工工厂,然后逐渐将生产从芬兰转移到VL汽车在美国密歇根的工厂,以保证在美的就业。
万向与VL汽车公司计划投资、设计和开发菲斯科第二代车型(GENII)以及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等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技术,弥补菲斯科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短板。
同时,万向还将与VL汽车公司合作,将菲斯科的Karma车身与雪佛兰科尔维特ZR1LS9V8发动机结合,研发和生产汽油车。
万向收购暂未提及技术入华
在此次的竞购方案中,万向虽然并未提及收购菲斯科相关技术入华的内容,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万向的收购战略,万向执著于菲斯科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在中国的“造车梦”。
据了解,早在2013年初菲斯科处于破产保护边缘时,东风、吉利、北汽等企业就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但美国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表示:“菲斯科电动车的技术不应该售予中国公司。”在他看来,利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开发出来的技术不应流向中国,这成为中国企业与菲斯科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菲斯科竞购的最后关头,万向收购方案避谈收购之后技术是否引入中国是权宜之策。”上述消息人士认为,万向收购菲斯科后,未来必然会将相关技术引入中国,从而实现其多年来的造车梦想。
作为我国新能源零部件企业的领军者,万向于2012年8月收购了美国电池生产企业A123公司,而后者是菲斯科电池的供应商。
“万向在收购菲斯科之后,可以将其车身技术、底盘技术与A123电池技术嫁接,大大减少制造整车的成本,同时也将分摊收购菲斯科的成本。”有评论称。
在2013年10月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54批)中,万向集团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意味着万向已经拥有了制造专用车的生产资质。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使成功将菲斯科收入囊中,未来万向的造车之路依然不平坦。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使用环境尚需长时间培育,而万向在整车制造技术方面积累不多,这将是极大的挑战。
近日,一位接近菲斯科竞购案的消息人士表示:“北京时间1月14日凌晨,菲斯科相关负责人向法院建议称,‘李泽楷可以和万向联合完成对菲斯科的收购。’这席话给菲斯科的未来指明了另一条道路。”
在这位消息人士看来,李泽楷联合万向收购菲斯科并非没有可操作性。这一收购方式不管是对菲斯科,还是对两个竞购方李泽楷和万向,都不无裨益。
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万向的收购意向之所以受到美国破产法院支持,和其提供的一揽子收购计划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一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提高美国的就业率,这是美国政府最看重的。”
根据万向的收购计划,如果对菲斯科的竞购成功,未来万向将联合美国跑车制造公司VL在美国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和汽油车,但并未提及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案。
实际上,“万向收购菲斯科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中国实现整车制造,这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多年的梦想。”业内人士分析。
联合收购节约成本
近日,美国破产法院作出判决,决定以竞拍的方式出售菲斯科,万向集团赢得了获得拥有菲斯科的机会,然而这并不是菲斯科的唯一出路。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菲斯科相关负责人曾向法院建议,‘李泽楷可与万向联合收购菲斯科。’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这一方案并非不可行。”
目前,虽然李泽楷承担了菲斯科所欠美国能源部的债务,但是该企业依然负债累累。
据路透社报道,菲斯科运营6年来从未盈利。2008~2012年,菲斯科亏损总额高达10亿美元,每销售一辆Karma电动车,就要亏损约3.5万美元。2011~2012年,菲斯科总共销售约2450辆Karma电动车,累积亏损额接近1亿美元。
“如果李泽楷与万向联合收购菲斯科,意味着收购进程将大大加快,菲斯科也将尽快摆脱债务危机,恢复生产。”业内人士认为,“李泽楷作为一个‘资本玩家’,他收购菲斯科之后最终还将出售。不管未来李泽楷成为菲斯科的股东,还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其拥有的菲斯科股份出售给万向,联合收购都将实现竞购菲斯科的目的。
对于万向来说,通过联合收购将减少风险。此前,由于李泽楷已经成功以2500万美元竞得菲斯科所欠的美国能源部贷款。
对于李泽楷和万向来说,联合收购方式是一个节约竞购成本的方式。为了竞购菲斯科,目前双方的出价在不断提高,李泽楷曾在此前出价的基础上加价100万美元,随后万向进一步加价1000万美元,目前李泽楷的出价已经提升至5500万美元。
万向一揽子方案受青睐
万向参与菲斯科的竞购并非首次。
2013年5月,在菲斯科美国能源部贷款竞标时,万向就曾联合VL汽车公司参与竞标,“但是由于一些内部交易,万向与菲斯科失之交臂。”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菲斯科债权人委员会一位律师也曾表示:“菲斯科与李泽楷关联公司(混合动力控股公司,收购菲斯科的实体)有内部交易,菲斯科一名前董事会成员DavidManion在辞去菲斯科董事的同一天,便到混合动力控股走马上任担当首席执行官。此前,他还签署了一项协议使混合动力控股获得了菲斯科的资产。”
但是万向并没有放弃。2013年12月31日,万向集团旗下美国公司和其合作伙伴VL汽车公司向破产法院递交文件,计划以2572.5万美元的价格竞购菲斯科。
“彼时,菲斯科的出售方案已经做好,李泽楷控股的混合动力公司和菲斯科已经在这一方案上签字,只等着法院的审批。”上述消息人士表示。
万向在菲斯科反对将相关资产和债务出售给它的情况下,获得美国破产法院的支持,拥有竞标菲斯科的机会。“这和万向一揽子的竞购方案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美国来说,提高就业、重振菲斯科是其最终看重的。”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万向的收购计划显示,今年4月万向将恢复已经停产18个月的菲斯科在芬兰的代工工厂,然后逐渐将生产从芬兰转移到VL汽车在美国密歇根的工厂,以保证在美的就业。
万向与VL汽车公司计划投资、设计和开发菲斯科第二代车型(GENII)以及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等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技术,弥补菲斯科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短板。
同时,万向还将与VL汽车公司合作,将菲斯科的Karma车身与雪佛兰科尔维特ZR1LS9V8发动机结合,研发和生产汽油车。
万向收购暂未提及技术入华
在此次的竞购方案中,万向虽然并未提及收购菲斯科相关技术入华的内容,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只是万向的收购战略,万向执著于菲斯科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在中国的“造车梦”。
据了解,早在2013年初菲斯科处于破产保护边缘时,东风、吉利、北汽等企业就纷纷向其伸出橄榄枝。但美国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利表示:“菲斯科电动车的技术不应该售予中国公司。”在他看来,利用美国纳税人的钱开发出来的技术不应流向中国,这成为中国企业与菲斯科失之交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菲斯科竞购的最后关头,万向收购方案避谈收购之后技术是否引入中国是权宜之策。”上述消息人士认为,万向收购菲斯科后,未来必然会将相关技术引入中国,从而实现其多年来的造车梦想。
作为我国新能源零部件企业的领军者,万向于2012年8月收购了美国电池生产企业A123公司,而后者是菲斯科电池的供应商。
“万向在收购菲斯科之后,可以将其车身技术、底盘技术与A123电池技术嫁接,大大减少制造整车的成本,同时也将分摊收购菲斯科的成本。”有评论称。
在2013年10月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54批)中,万向集团子公司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这意味着万向已经拥有了制造专用车的生产资质。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即使成功将菲斯科收入囊中,未来万向的造车之路依然不平坦。目前中国的电动车使用环境尚需长时间培育,而万向在整车制造技术方面积累不多,这将是极大的挑战。